查看原文
其他

周末扯淡:假如上古人类能活1000岁

和菜头 槽边往事 2018-12-14

最近网上的读书人在讨论一本奇书《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》,其中写道:“在有巢氏时期,人类的平均寿命约1000岁左右。”这当然引发了许多嘲笑,结果图书编辑公开发表了自己辩白:


第一,我们现代人无法证伪有巢氏时期人类的寿命可达1000岁,不能因为我们只有100岁就否定上古人类能活1000岁; 

第二,杜老师说他只是引用和保留上古史籍,既然古人是这么记载的,我们现代人就应该老实保留原文,尊重古人,我也尊重杜老实的言论自由没有删; 

第三,我想,”千年的王八,万年的鬼“,乌龟都能活千年,而人类作为天地宇宙的精华,上古时代是否也能活过千年?不排斥这个可能。现代被污染的生存环境可能导致人类生命退化了。


其中,“杜老实”应该是“杜老师”,“万年的鬼”应该是“万年的龟”,均属笔误,照录如此。


在辩论中耍流氓并不新鲜,所以人类和乌龟做类比也情有可原。我个人最喜欢的,其实是“上古人类平均寿命1000岁左右”这个论点。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做出任何立论,比如上古时代人类会飞,或者上古时代人类住在海底。然后面对别人的反驳,只需要往地上一躺,说一句“你怎么证明他们不会飞,你怎么知道海底没有人,你有证据吗”就够了。这是个低级辩论技巧,无论你立了一个怎样扯淡的论点,任何人只要反驳你,你只需要轻轻问一句“你怎么知道”,就悄然把“谁立论谁举证”的责任推给了反驳方,变成了谁反驳谁举证。


都学着点。行走江湖,公司开会,网络互掐,夫妻吵架,教训子女,这种低级技巧都用得上,说不定对方就中计了。你就可以由守转攻,处于有利位置。


托古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辩论手段,因为人们都接受了一种设定:古人拥有今人所无的智慧。所以,古人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。任何观点,任何言论,如果是古人曾经说过的,那么它就是好的,它就是神圣的,它就是天然具备智慧的。李白说“白发三千丈”,那么在唐代人们的头发是有可能达到3000丈的;李白说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,那么在唐代庐山瀑布要比今天壮观得多。同样的,既然《山海经》里那么详细地记载了古代的地理,和各种奇怪的生物,那么它们就一定是存在过的。托古最妙的地方,就是你可以替死人说话,而且站在了历史的高度上俯视对手,他们却对此无可奈何,除非他们对古代典籍比你更熟。


要学会举一反三。托古未必真的都是古人,你可以直接在辩论里说“王朔曾经说过”、“莫言曾经讲过”、“白岩松曾经指出”,然后在后面直接加上支持你论点话。不用担心,一般来说对方根本无法判断你的引述是不是真的,而且,在辩论中也没有那个时间。所以,真正的高手遇见了这种情况,根本不屑于辩论真假,而是立即自己也编上几段语录反驳。于是,对方会倒吸一口凉气,顿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感情,赶紧换一个话题。


强行类比是一种历史悠久,群众喜闻乐见的辩论方式。比如:乌龟都能活千年,而人类作为天地宇宙的精华,上古时代是否也能活过千年?这里的逻辑是:人和乌龟都是动物,龟能活千年,人当然也就能。很自然的,既然长颈鹿存在,那么古代为什么不可能有身高5米的人?既然大象,那么古代为什么不可能有体重5吨的人?既然跳蚤,那么古代为什么不可能有轻功?这种辩论方式的强悍之处就在于,对方一旦听到强行类比,本想反驳,但是想一想需要说清楚所耗费的时间,也就自动放弃了。


大家非亲非故,为什么要帮人普及生物课,讲述爬行类动物的生存优势,和乌龟的生理特点呢?为什么要分析人类作为灵长类动物不能和爬行类动物简单类比呢?最多也就是善意地提醒一句:既然鸡可以吃小石子帮助消化,人类作为天地宇宙的精华为什么不能得胃病的时候也吞点小石子呢?或者建议对方把心跳降低到每分钟20次以下,背个脸盆躲在床下冬眠,这样对于活到一千岁可能帮助更大。


说了那么多,回过头来,我还是很喜欢“上古人类平均寿命1000岁左右”这个论点。准确地说,是这个设定。因为一旦确定这个设定,我们就可以放飞自己的想象力:


设想在上古时代,人类平均寿命是1000岁。那么,如何知道平均寿命是一千岁?必然是真的有许多人活到了一千岁。既然有那么多人活到一千岁,说明他们有办法克服自然灾害、毒虫猛兽、各种传染病。那他们必然发展出了建筑学,以此构筑坚固安全的住所,以抵御自然灾害和猛兽。他们也必然发展出了医学,以此诊病疗伤,让人安然活到1000岁。又因为他们能活一千岁,人口会膨胀得很快,所以他们必然发展出了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,否则无法供应一群能活一千年,而且不断繁育的人。在一群人里,从1岁到1000岁的人都有,他们之间为了避免近亲婚配,一定会发展出复杂的社会系统和书写系统,记录和分辨每个人的身份、血缘、代际。而他们活得足够长,意味着每个人都可能有900多年时间探索、研究和学习,且根本不用担心文明传承中断的问题,因此智慧的累积速度也将是无比惊人的。


所以,能活一千岁的人应该建立起一个极为辉煌的文明。那么,文明遗址在哪儿呢?他们耗费的资源的残迹在哪儿呢?嗯,没发现不等于不存在,我知道了。


题图摄影:Ractapopulous

图片授权基于:CC0协议


往期回顾:

我是这样治好幽门螺旋杆菌的

生日快乐,和菜头先生

先福利,后生日

哪一代人最爱读金庸小说

千山暮雪,只影向谁去

当一位主持人死去

依照你们的要求:猫

故人风雨散

警告:玩猫丧志



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

【微信号】Bitsea

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,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。

请你相信我:

我所说的每一句话,

都是错的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禅定时刻

《在肚子上随时是周末》

摄影:和菜头的手机



活千年的人没见过,只有一夏天的蘑菇看这里: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